close

現在來唸書了,上網看了一下何謂「文化符碼」,它是一個在社會文化上的特有思考形式的符號、文字、型式、形體、進而推至到建築、室內、家俱、生活用品…等等。

而在設計的文化符碼上就形態來說就有分有形與無形的,我自已認為文化符碼就無形的來說就像是社會的習性,像是每個地域所帶來的不同感受…等等。就有形的來說:空間的配置、家具的型態、裝置藝術的變化、衣物上的區分、每個區域的不同點…等等。大多就是以「人」為出發點,每個人的點線面都不儘相同,也創造出來很多不同凡響的作品 ,就像是建築師在建築產業上所扮演的角色、或是設計師在各領域上所扮演的角色…等等。

引述周淑卿小姐的敘述(*註1),就何謂文化符碼??文化符碼是一個社會的文化深層結構,使生活於該文化中的個人具有特定的思考傾向,語言形式、價值導向及行動方式。文化符碼是社會文化所形成的結構,內化為個人的行動規則,使個人的特定行動方式猶如自然天成一般,但個人通常不會意識到,但卻具有恆定性。

結構主義學者對文化符碼的研究,可以波迪爾(P. Bourdieu)與柏恩斯坦(B. Bernstein)為代表;二人皆以文化符碼為文化再製的媒介。波迪爾以「生存心態」(Habitus)為社會結構與實際行動的中介。認為生存心態是社會文化客觀形成的一種主觀稟性,根深柢固地存在於個人的意識深層,自然而然採取某種行動方式,反映出階級或群體的品味,知識和行為的基本法則,這種品味或法則來自社會化與教育的過程。波迪爾探討語言使用型態的問題,認為有一種潛藏於社會文化深處的根本指導原則或結構,影響個人的語言類型。

柏恩斯坦將語言使用的型態分為精密型符碼(elaborate code)和限制型符碼(restricted code)兩類。前者能自較大範圍的語言變項中選取語言要素以表達個人意見;以精密的言詞將意向符號化,並能進入較複雜的概念層次以組織經驗。而後者適與之相反。這種語言符碼與使用者所處的家庭環境,社會階級文化有密切相關。由於語言符碼不同,影響個人對知識的吸收、思考方式及溝通型態等方面,形成不同的行動傾向。

生存心態與語言符碼皆是文化符碼,是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持續形成的意義系統。能決定各種意義的合法性,規範合法意義的表現方式,也揭示激發意義的溝通脈絡。又因文化符碼與階級文化密切相關,當一個階級取得支配地位時,即以其文化型態界定合法的意義與行動方式;並藉教育與社會化的管道,將文化符碼世代傳遞,以鞏固其支配地位,此即文化再製。因此,文化符碼遂成為文化再製的媒介。  

所以,不管在社會上或是生活中,小到用品上,都在在的說明文化符碼在生活上跟我們一直習習相關相扣的。如何在現今的生活創造出屬於自已或是大眾的文化符碼呢??都是可以讓我們好好的思考並設計傳遞下去,讓未來的子民們都能延續它,並發揚光大。 

 

 

註1. 引用網址為http://terms.naer.edu.tw/detail/1303227/ 文化符碼Cultural Codes 周淑卿 200012 教育大辭書

IMG_8002.JPG

IMG_8073.JPG

IMG_8025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ttybl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